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2025年夏校在哀牢山生态站开展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哀牢山生态站

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2025年夏校(SF-IRN-B 2025 Summer School)在哀牢山生态站开展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与学术研讨。本次活动旨在加强中法青年学者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吸引了41名师生参与,包括24名国内外优秀青年学员和一支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法方机构专家组成的17人师资团队。

活动期间组织了密集的学术交流,内容覆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哀牢山生态站站长范泽鑫研究员介绍了台站科研及基于树木年轮的气候变化研究。法方专家Tristan Dominique教授、David Giron教授和SF-IRN-B法方北方中心主任Caroline Habold教授分别就植物构型与环境胁迫适应、通过长期监测表征生物多样性及森林冠层探索以及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体健康”等主题作学术报告,拓宽了学员视野。

学员们还在生态站工作人员指导下,实地考察了多项核心科研设施,包括热带亚热带树种适应性与生态弹性研究平台(T-STAR)、20公顷永久性森林大样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穿透雨隔离试验平台、森林通量塔等。生动的夜间生物多样性调查实践让学员亲身体验了哀牢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加深了对野外生态学研究方法的理解。

活动特别设置了专题讨论与“焦点访谈”环节。在SF-IRN-B中方南方中心主任陈进研究员和法方专家Doyle McKey教授的主持下,学员分组深入探讨了T-STAR平台的研究潜力。学员与中法科学家面对面,围绕科学生涯、科研洞见与青年成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学员们获得宝贵科研启发。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增进了中外青年学员对生物多样性前沿研究与野外实践的认知。学员们高度评价了哀牢山生态站的科研平台、优越生态系统和专业后勤保障,并表达未来重返开展研究的期待。活动也为深化中法在该领域的长期合作与人才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报告

考察T-STAR平台

合影


本文作者:廖辰灿 摄影:张鹏

责任编辑:庄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