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组网站! 2022/04/06 上午9:17:24 星期三

环境教育团队游学湖北省多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4-04-26
作者:文:岳智慧/图:孟一川

    2024年4月11-1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团队赴湖北开展以“保护教育与科学教育:新思想、新范式、新方法”的主题游学。期间,团队访问了2个植物园,与植物园同行交流植物园环境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亲临小学校园和幼儿园,探讨校内外教育的合作方式;走进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了解一线的保护实践,思考教育与保护实践的深度融合。本次游学,团队成员共做了7场学术报告、召开6个座谈会,全过程沉浸在讨论、思考、交流的游学氛围之中。

    4月12日,团队一行参观了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温室、幼儿自然成长中心、虫虫园、中央花镜大道、药园花镜和中科贝可MINI科学院,并针对新建成的幼儿自然成长中心展开讨论。下午,团队与武汉植物园科普教育同行开展了学术交流,武汉植物园科普开放中心梅林主任、程嘉宝分别做了“探索科普事业发展新路径,构建科普融合发展新平台:武汉植物园科教旅游协调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和“武汉植物园研学平台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团队成员赵金丽、杨振、孟一川和孔楚惟分别做了“协调理论视角下研学旅行发展的初步设想:以版纳植物园为例”、“科研机构开展科学传播工作的思考”、“基于爱好者社群的博物达人训练营课程中知识与社会联结的三重作用”和“校园观察平台设想和进展”的报告。与会人员还针对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热烈的讨论,武汉植物园刘宏涛副主任和团队领队陈进研究员分别做了会议总结和未来发展展望。

图一:与武汉植物园科普开放中心的团队交流

    4月13日,应黄双全、张洪茂教授的邀请,团队访问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进研究员应邀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第218期博雅大讲堂做了题为“动植物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的报告,并与在场师生开展了讨论与答疑;岳智慧博士做了“自然教育对儿童自然联结和保护行为的影响”的报告。下午,部分团队成员参观了华中师范大学生物自然博物馆,该博物馆同时配合了多媒体互动解说装置,线上导览和解说配合流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解说团队,生动展示了标本背后的科学故事;另有部分成员参与和该学院老师召开关于植物迁地保护技术的学术讨论会。

图二:陈进研究员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博雅讲堂嘉宾

    4月14日,团队实地参观考察了湖北大学庞静老师的梦想农场现场。庞静是2018年参加“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高级培训班”学员,该项目是她开展校内校外联合开展环境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团队实地参观了青山实验科技幼儿园、红钢城小学,并和来自十四中砺志中学、鄱阳街小学、外国语小学、红钢城小学、紫都幼儿园、新桥幼儿园和青山实验科技幼儿园的老师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图三:与庞静老师(前排左6)所带领的梦想农场参与教师代表交流合影

4月15日,团队访问了三峡大学周友斌教授团队。陈进研究员和张玲研究员受邀在图书馆报告厅分别做“动植物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西双版纳桑寄生-寄主植物互作研究进展”的报告。团队一行参观周教授的实验基地和办公室,与其研究组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展交流讨论。组上四位博后主要介绍了他们所专攻的领域和团队,组内既关注宏观动植物互作网络,也关注微观分子细胞等研究。

图四:陈进研究员在三峡大学进行学术报告

4月15日下午,团队前往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交流,此行得到了宜昌林业局和园林局党组成员何清泉副局长,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伍遇普的陪同,负责中华鲟保护区科普宣教何项目管理的蔡志全老师全程馆内讲解,了解长江流域受威胁和保护的鱼类现状和保护历程。随后在座谈会上伍主任详细的说明了中华鲟保护区发展历程和主要工作,蔡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目前中华鲟和长江江豚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人工增殖研究进展和科普宣教工作。陈进研究员结合植物园迁地保护和濒危物种保护的方法为该保护区提出建议。

图五:与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团队进行交流

    4月16日上午,团队一行前往宜昌三峡植物园进行调研交流,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卫民陪同参观。团队参观了三峡植物园的牡丹园、月季园、水果推广示范区及珍稀濒危植物区等多个专类园区,并和三峡植物园相关人员召开了座谈会,陈进研究员对三峡植物园在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乡土树种驯化繁育推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认为三峡植物园在气候、地理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同行的老师同学们也受益匪浅。

图六:在三峡植物园进行交流学习

    4月16日下午,团队一行参观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生态站葛结林副研究员、赵常明高级工程师、徐凯博士及在站员工陪同参观。团队参观了站区珍稀濒危植物园、土壤样品库、植物标本室、植物样品库、实验室和神农架森林垂直带谱研究平台。了解神农架站台站基本情况和运行管理,深入思考学习站上在长期生态监测、三峡库区及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神农架森林垂直带谱研究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重要工作。

图七:与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团队交流

    4月16日晚,团队开展了内部学习交流和讨论。王明惠、许亚轩、刘锐卓、王孟雨、王仪鑫和倪箐晗做了报告分享,交流了他们开展环境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思考。

图八:团队内部报告与讨论会

    4月17日上午团队先后深入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大龙潭金丝猴野外保护研究基地、神农顶山地植被垂直带谱、金猴岭监测样地、大熊猫馆、官门山自然博物馆群考察。切身体会神农架丰富且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景观资源。

图九:团队参观神农架国家公园

    下午受神农架国家公园团队邀请,与神农架国家公园从事科普研学与旅游工作的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本次座谈由神农架国家公园副局长胡玉主持,林区科技局、神旅集团、神游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员参加会议。座谈会上,陈进研究员介绍了西双版纳植物园近几年科普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及相关情况,并就神农架自然研学“研什么、谁来研、怎么研、为谁研”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实践参考路径。胡局长也表示,未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将继续依托自身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学习借鉴版纳植物园教育工作经验,期待两园加强交流与合作。

图十:与神农架国家公园团队座谈

    4月17日晚,团队就“这次游学中收获最大的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为切入召开总结会,陈进研究员邀请每一位成员回答并对本次游学进行了总结。4月18日在返程途中,团队一行参观学习三峡大坝,为本次湖北游学画上圆满句号。

    为期8天的湖北游学旅行,团队通过“游中学”,拓宽团队人员的视野,了解当下不同机构环境教育实践现状,加深对实践的了解。本次游学所创建的移动式、高强度、沉浸式的讨论空间,让团队成员在报告会与讨论、头脑风暴、辩论、餐桌闲谈等多种形式交流辩论,激发灵感、产生新思想。游学也在多形式学习和反思中,提升团队人员演讲能力、体能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发展。通过构建研究团队和实践团队的联结,打通生态、教育、保护等不同行业的壁垒,共同创建最佳的教育实践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环境教育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