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Baidu Search
(多个关键字请用"空格"格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 > 埠外报道

春城晚报:[头版头条]中缅联合科考采集近万物种 发表150多种新生物种

时间:2017-12-11  来源:春城晚报  浏览次数:   作者:杨质高     打印  字体: 关闭

  野外搭棚 通讯员 李仁 摄

  安装红外相机 通讯员 宋亮 摄

  记者 杨质高

  葡萄石豆兰、八莫豆腐柴、红岗异齿鰋、陆生缅甸跳钩虾……2015年8月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中缅联合野外生物多样性考察活动已开展了5次,记录和采集物种近万种,发表两栖爬行类、鱼类、蜘蛛、兰科、秋海棠科、樟科、天南星科等150多种新生物种,植物新属两个。

  趣味帖 

  家居蜘蛛不只居家 

  幽灵蛛科蜘蛛生活在室内墙角、屋顶等暗处,故有“幽灵”之称。它们习惯于生活在室内墙角、洗手台下方、厨具隙缝,常被作为家居蜘蛛。科考中发现,它的物种多样性受到低估。蜘蛛分类学者认识到幽灵蛛在野外也是一种常见的蜘蛛。

  鸟类组成很类似 

  科考发现,缅北克钦邦葡萄县地区的鸟类区系比较复杂,除了与东南亚、印度阿萨姆地区的鸟类组成相近之外,在1000米以上,鸟类的组成更接近喜马拉雅山系中的类群,与我国的高黎贡山非常类似。

  水生生物鱼类新种4个 

  东南亚中心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目前已发表红岗异齿鰋、罗城高原鳅、西畴高原鳅、高黎贡鰋4个鱼类新种,发现沈氏洞镖水蚤一新属新种,缅甸新记录种有5个。

  红岗异齿鰋

  葡萄贝母兰 通讯员 金效华 摄

  药用植物 

  记录采集100多种 

  东南亚中心传统医药与民族植物学研究组从2015年至今,完成了3次野外考察,涉及2个大型药材贸易市场,20多个传统集市及其周边生境和社区。记录和采集野生和半栽培蔬菜9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100多种。

  植物 

  发现13个新种 

  在2014~2017年中缅联合科考中,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发现八莫豆腐柴、盈江暗罗、葡萄石豆兰、葡萄贝母兰、腺苞石海椒等13个新种。

  两栖类 

  4个疑似新种 

  针对两栖类的调查,已收集838份样品,共鉴定出5个科11个属的22个种(4个疑似新种)。中国、泰国、缅甸新增两栖类新科记录——亚洲角蛙科,将亚洲角蛙科物种的分布范围扩大至其北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舌突蛙 通讯员 王凯 摄

  红胸山鹧鸪 通讯员Myint Kyaw摄

  蜘蛛 

  290个新种 

  东南亚中心项目组对东南亚地区蜘蛛种类进行了多次野外调查,2016年发表了蜘蛛目和端足目5新属150新种。2017年,李枢强研究员发表了8新属140新种。在获得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资助的两年中,合计发表13新属290新种。

  鸟类 

  记录319种 

  2015年12月~2017年5月,科研人员在缅北克钦邦葡萄县开展了4次大规模野外科考活动。共调查了304个样点,记录到鸟类319种,包括两种缅甸新记录种红胸山鹧鸪和楔尾伯劳。

       原文链接:http://ccwb.yunnan.cn/html/2017-12/11/content_1192093.htm?div=-1(头版头条)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