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执行科学院新的办院方针,面向国家需求,加强园地合作,安排一定科技力量和资金,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是版纳植物园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一个重点科技布局。
一、园地合作内容
1、挂钩扶贫
2、兴边富民工程
3、合作开展项目应用研究与生产示范
二、园地合作的总体思路
----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生产难题
----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光、热、水、土)和区域经济,引进新的经济植物并具产业开发前景和扶贫效果,实现长短结合,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项目实施讲求实效性、示范性,少做理论研究,多做应用开发
三、实施情况
挂钩扶贫:我园是省委、省政府2005-2010年确定挂钩扶贫勐腊县的单位之一。除面上工作外,其中关累镇坡头村(谣族)又是版纳州政府确定给我园的一个扶贫点。开展工作如下:
----园县每年共同出资100万元组建科技扶贫基金,以项目扶贫方式帮助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县里生物产业开展了省藤、药材(大黄藤、血竭)、雪莲果等经济植物的品种选育、加工和高产栽培试验。并派出干部指导地方建立了普洱茶六大古茶山文化博物馆和茶叶协会,促进了当地普洱茶的良性发展,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三年扶贫,改变了坡头村的贫困状况。由2002年扶贫前人均占有粮150公斤、收入300元,2005年提高到人均占有粮300公斤、收入1000多元(见总结材料)。
兴边富民工程:我园作为勐腊县勐仑镇兴边富民的挂靠单位之一,围绕工程内容
----倡导并与省旅游投资公司共同出资70万元支持勐仑镇重新进行“勐仑国际精品旅游小镇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几经修订,已通过专家论证,即可实施,必将造福于当地百姓。
----四年来,由植物园提供资金或物质,帮助周边民族村寨修建水泥道路、寺庙和村寨绿化。同时,还为洪灾地区修桥补路,提供人、财、物的支持等。累计投入约50万元。
合作项目研究与生产示范:“十五”期间我园仅在思茅地区曾先后实施了11个项热区开发项目,累计产值上亿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其中“灯台树植物资源调查与人工繁殖试验示范”,解决了野生资源不足,每年为思茅大唐汉方制药企业创造3000万元的产值,2006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滇东南不同民族村庄岩溶山地植被恢复试验示范研究”,通过本项目实施,初步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山区人民找到了生态效益的好路子,其创立的恢复模式具有普遍推广价值,2006年也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十一五”我园又在版纳、思茅等地安排了近20个项经济植物开发项目,力促当地经济发展。其中
----西双版纳生产用大麻新品种选育,我园选育的西热植园1、2号大麻新品种比版纳目前推广的云麻1、2号品种增产10-30%,抗性优良,为西双版纳的大麻产业持续发展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
----开展了能源植物小桐子的全面研究,在我园的技术支撑下,西双版纳州获得了中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的“小桐子良种繁育与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总经费135万元。
----云南黄连人工繁殖与栽培试验示范研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走廊带规划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示范研究两个省院合作项目已经启动,总经费105万元。
----开展了热带优质竹材、珍贵树材的多点试验示范研究,为云南发展竹浆业和打造我国最大珍贵树材种植基地而起到技术支撑。
----开展了优质香料、功能保健食品的生产示范研究。
----有三种经济植物获得了新品种登记,取得了十几项技术专利成果
----以适用技术为主,结合项目开展,每年为地方培训乡土人才200名左右。
四、院地合作存在问题
----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要联姻企业投资比较困难
----从事园地合作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比较困难
----风险规避难度较大,地方多数只讲钱,不认责
----地方期望值很高,而我们的科技成果积累有限且硬度不够,加上资金支持力度欠佳,工作起来难度较大
----联合攻关还有待组织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