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开展“探秘雨林·萤萤之光”主题科普活动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开展“探秘雨林·萤萤之光”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研学实践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带领30余名中小学生及公众探索萤火虫的生态奥秘。
活动首日,由版纳植物园青年科研人员带领学员开展萤火虫栖息地生态调查,实地解析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组徐国瑞副研究员主讲的《萤火虫的闪光密码:寻找森林土壤的健康信号》科普讲座,通过视频演示与互动问答,系统阐释了萤火虫生物学特性、发光机制及其作为环境指示物种的生态价值。现场开展的荧光素发光模拟实验,将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激发了青少年探索兴趣。
夜间观测环节中,学员通过记录萤火虫闪烁频率、飞行轨迹及栖息环境特征,直观认知萤火虫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次日的成果汇报会上,各小组以数据图表、手绘生态地图等创新形式展示了研学成果。
作为“以博物之名·守护雨林”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科普通过栖息地调查、科学实验、夜间观测等多种形式,深度解读萤火虫作为环境指示物种的生态意义。活动不仅强化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更通过沉浸式自然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活动合影
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