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举办第九届“小小解说员”活动
8月14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以“守护雨林精灵”为主题,成功举办第九届“小小解说员”活动。共28名青少年通过沉浸式自然体验、参与式艺术共创与守护者行动,深度探索热带雨林生态奥秘,成为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种子力量”。
本届活动围绕“雨林精灵”展开四大核心环节:⑴ 初识雨林精灵:通过雨林探索、百花探秘等科普活动,结合生态缸制作、植物拓印等实践,孩子们以多感官体验探秘龙脑香科、兰科、蕨类等典型雨林植物,直观理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与植物生存智慧。⑵ 遇见珍稀精灵:以兰花为旗舰物种,通过“我的兰花朋友”“探秘兰花保育基地”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观察兰花形态结构、生长习性及分类,解析其传粉机制与生态指示作用,并结合濒危现状探讨保护策略,建立“保护行为与物种存续”的关联认知。⑶ 参与艺术共创:孩子们将科学知识融入戏剧表演,自编自演《树梢上的生命奇迹—兰花的附生智慧》《兰花的骗局》等科普剧,以角色扮演展现兰花演化智慧、共生菌依存关系及濒危保育故事,实现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⑷ 守护精灵行动:活动尾声,青少年化身“雨林精灵守护者”,在园区为游客提供兰花科普解说,将保护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同时提升公众传播与表达能力。
作为版纳植物园社区科普工作的品牌项目,“小小解说员”活动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9届,累计培养青少年解说员超300名,为地方教育发展与社区生态文化培育提供了重要平台。本届活动创新采用“科学+艺术+实践+传播”模式,通过跨学科体验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的敬畏与责任感,鼓励其成为生态保护的传播者与践行者。未来将持续深化活动内涵,联动校园科普园建设,引导青少年参与园区解说设计与生态保护行动,让“守护雨林精灵”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初识雨林精灵
遇见珍稀精灵
守护精灵行动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