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活动

精彩故事你来说!版纳植物园第十届青年科学节招募启动!

发布时间:2025-10-23
来源:环境教育中心

十年树木,岁月有轮;科学之树,枝繁叶茂。

值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第十届“植物园+青年科学节”之际,我们以“以树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Tree)”为核心专题,同时欢迎自由主题投稿,并首次推出“青年科学节十年回顾”特别策划。本届科学节全面升级为“三段式”参与模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将前沿成果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与公众共筑科学桥梁。

让我们以树为媒,以科学为名,共同书写第十届青年科学节的精彩篇章!

一、活动阶段安排

1. 科普海报创作(必选项)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 11月23日

形式:经典模式,科普海报为主,可搭配科普道具。

2. 科普作品创作(可选项)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 11月30日

形式:围绕热带雨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等相关主题,通过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等作品形式,讲述“我(们)的科学研究故事”,适合新媒体传播

3. 现场互动(优选项)

时间:2026年1月31日– 2月1日

形式:在环境教育中心草坪开展科学“炼”摊,与现场游客、中小学生面对面交流。

二、活动目标

推动前沿科研成果科普化,提升青年科研人员的科学传播技能

打造具有版纳植物园特色的科学传播品牌,助力青年科研人员职业发展

为公众(游客及青少年)了解科学/热爱科学/选择科学提供互动窗口。

三、活动主题

1. 专题:以树之名(特邀+自由投稿)从树的视角出发,关注热带与亚热带树木个体/群体生存与生长、树木与其他生物、树木与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过程或/和成果,讲述热带与亚热带树木的生命智慧、生态角色与文化意义专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如何认识一棵树?   关于树的结构与功能

树木的“社交网络”:菌根网络与信息传递

树木的“生存策略”:抗逆机制与演化适应

树木的“气候记忆”:年轮生态学与古环境重建

树木的“文化遗产”:民族植物学与社区共生......

同时,设置“树说新语”互动区,鼓励参与者用道具、游戏、迷你剧场等形式,演绎科学故事。


2. 自由主题(自由投稿)围绕个人研究兴趣,讲述第一手科研故事,题材不限,鼓励创新表达。


3. 科学节十年回顾(特邀+自由投稿)

版纳植物园的青年科学节创办于2016年,至今即将迎来第十个年头。曾获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持续宣传,累计吸引参与的公众超过2000万人次,先后获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专项支持,并获2019年科技部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优秀奖、2020云南省科协第六届昆明科普(教育)产业博览会“创新创意奖”,入选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优秀科普活动案例》等。

值十周年之际,我们将开创“科学节十年回顾”专栏,包括:

1线上:征集“我与科学节的故事”短视频3-5分钟、采访优秀参与者推出“科学节十年人物专访”系列,在官方新媒体平台连载发布。

2)线下:设立科学节十年经典海报展、互动作品回顾区、寄语墙

四、征集对象

版纳植物园及联合单位高校、研究所等50周岁以下科研人员、博士后及研究生欢迎个人或团队报名以科普海报为单位,每组建议不超过2人)鼓励跨课题组、跨学科合作,共同设计融合型科普作品。

五、作品征集及要求

征集的参展作品包括三部分:科普海报(必需)、科普体验道具优选科普作品(可选)具体要求如下:

1. 科普海报(必需)。海报内容可以是自由主题,也可以是专题内容文件名称标注“专题”)。海报规格是竖版A0大小(长为1189mm,宽为841mm)。请提交电子版,格式为PDF(或PPT,见附件1 如何用PPT制作科学节海报),分辨率不小于600dpi。

海报要求你的海报你做主!

1)总体要求:包含参与者或其所在研究组的第一手研究结果;在保证逻辑的前提下提升趣味性;但科普海报 ≠ 会议海报,尽可能实现在没有人员解说的情况下,普通公众(例如:中学生)能看懂你的海报内容;

2)题目:将海报故事的亮点在题目中呈现,尽量不出现专有词汇(建议:提问式、引经据典式、概括式等如:“一棵树如何‘听见’雨林的呼唤?”);

3)内容:逐一呈现主要探究过程,包括:如研究背景(简述研究重要性)、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可视化)、结论(清晰、简洁;突出Take-home message);请根据海报中所呈现的故事酌情使用;

4)整体设计:图文并茂,文字精炼、准确,建议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图片要有代表性,并且是对文字的有益补充。

2. 科普体验道具(优选。结合自己的实验课题或研究方向,自主设计制作出便于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参与的科普体验道具(例:模型、游戏等)。

道具要求:

1建议结合海报展示进行,让公众以此了解你所研究课题的某个方面,要求可在室内外进行;

2建议使用实验仪器或样品,但它们本身不能算作科普体验道具;

3)包括但不限于手工坊,例如:种子、昆虫标本制作、植物DNA提取、化石修复、科学画绘制等,参与者可自由发挥。

4此道具经评审通过后,需留给环境教育中心长期展示用;要求没有危险性、容易搬运、不易损坏、互动性强、经过指导之后易操作;

5组委会评审后,此部分的道具购买和制作费用可由环境教育中心报销,金额一般200元以内;报销(低值消耗品,保留发票)由设计制作者自己完成,环境教育中心可进行报账授权。

3. 科普作品:科普文章、科普视频可选围绕热带雨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等相关主题,讲述“我(们)的科学研究故事”。

1)科普图文:建议字数1000至3000字,图片不少于3张,案例参考:我和“老虎须”的不解之缘

2)科普视频:建议时长3-5分钟,案例参考园艺师刘勐:我在西双版纳养王莲

3科普图文+视频 参考案例:Cell|榕树-榕小蜂基因组揭示榕树气生根发育、性别决定和榕-蜂协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 

4作品应以事实为基础,不得造假,不涉及保密信息。

5)组委会将根据作品水平和属性,对征集的内容进行编辑及分类应用。

六、奖品与评审

1. 科学节组委会评审,入选的科普海报、科普道具科普短视频、科普文章均有一定的奖励。

2. 现场互动参与者2026年1月31日– 2月1日可获得科学节专属文化T恤

3. 科普海报及现场互动环节设立“最受欢迎作品奖”3–6名,奖金200–500元,评审由专家(40%)、同行(20%)、公众(40%)共同完成;

4. 入选科普作品可在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并获稿费500元。优秀科普作品可获“科学传播新星奖”

七、重要时间节点

1. 报名截止:2025年10月31日文末二维码扫码报名

2. 科普海报及道具初稿提交:2025年11月10日

3. 科普海报及道具终稿提交:2025年11月23日

4. 科普作品(文章/视频)提交11月30日

5. 现场互动展示:2026年1月31日–2月1日

6. 科普海报固定展示:2026年2月2日–4月30日

八、版权说明

1. 作品著作权归参与者,主办方享有宣传、展览、出版权;

2. 环境教育中心出资制作的道具归中心所有;

3. 组委会保留对活动规则的最终解释权。

九、提交与咨询

1.报名与科普海报及科普道具提交:张老师zhangdujuan@xtbg.ac.cn

2.联合承办咨询:赵老师 zhaojinli@xtbg.ac.cn

3.科普作品(科普文章/视频投稿:15706913610(微信同号)

十、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研究生处

十一、附件

附件1 如何用PPT制作科学节海报

附件1 如何用PPT制作科学节海报.pdf

附件2往期科学节科普海报作品见网站:

http://www.xtbgeet.com/?page_id=36035

青年科学节报名请扫码在线报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