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扫描 > 图文报道

中国环境报:云南六举措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发布时间:2021-05-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重点从6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生物多样性工作迈向新台阶,守护好国家生物多样性宝库,争取到2025年,典型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率达90%。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普利锋介绍,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接中南半岛,是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且倍受威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汇地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许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署,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放在突出位置,作为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重要内容。通过实践,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体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在新起点、新阶段,云南省将坚持干在实处、久久为功,以“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区”为目标,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导向,着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高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效能。着眼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尤其要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重点工作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定物种资源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研究出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政策;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绩效考评机制。

  二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组织实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物多样性就地、迁地保护及离体保存网络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和评估,组织实施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及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和人工繁育,发掘、整理、传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外来物种管控,建设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库,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聚焦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 “三张牌”,围绕高原特色农产品、大健康、绿色旅游、生物制药等产业,探索新模式、新业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拓展云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优势持续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四是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等重点领域监管,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执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危害生物多样性问题。

  五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参与。积极发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公众,认识生物多样性、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人人议生多、人人爱生多、人人护生多、人人享生多”的浓厚社会氛围;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六是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交流与合作,在资源保护联防、生物廊道建设、自然保护区共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联防联控等方面,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交流,深度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

 

  专家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

  新物种的发现证明了我们国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物种的多样性是丰富的。我们国家特别是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虽然很丰富,但是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每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不太多。如果种群数量达不到一定的量,这个种群会很容易灭绝,这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一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这些重要物种的研究。像菌类的基础性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一些基础研究,都是需要加强的。

  我建议:云南要加强这方面年轻人才、研究人才的培养。要做新物种的发现,必须要到野外工作,野外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比实验室艰苦得多。现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年轻人太少,云南省作为一个国家甚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相关部门特别是政府,要加强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以及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研究员杨永平:

  未来十年,随着国家对新物种研究加强、科技投入加大、研究手段增多,还有很多新的物种会被发现。COP15应该是对未来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一个全球性规划,我认为中国会有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区域上的变化,我们会积极参与一些全球治理,持续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

  第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变化,过去是抢救式的保护,今后可能会更加注重自然系统保护,特别会更注重区域的生态修复。

  第三,保护主体也会发生变化,过去把保护工作主体理解为政府,特别典型的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完全是依靠政府的投入。COP15以后至少有两个主体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一个是有责任的社会企业,会更多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个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会越来越关心生物多样性保护。

    原文链接: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1-05/27/content_66426.htm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