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MicroRNA396:一个调控植物叶片发育、气孔密度和抗干旱能力的小RNA分子

从Science杂志将“Small RNA&RNAi”评为2002年度最耀眼的明星,到2005年MicroRNA的研究第五次入选“十大科技突破”,再到2006年度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RNA干扰机制研究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icroRNA已成为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植物MicroRNA通过对靶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分析植物MicroRNA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可深入了解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并为作物品质改良提供可行策略。 版纳植物园余迪求研究员带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组,通过基因克隆、Norther杂交、RT-PCR、激光共聚焦扫描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方法,阐明了miR396在拟南芥和烟草生长发育及干旱胁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且保守的功能。 同时,受干旱诱导表达的miR396可影响叶片的气孔密度并调节植物抗干旱能力。

2009-10-29

查看详情

拟南芥WRKY2调控因子介导ABA调节的种子萌发和萌发后发育抑制

目前已经证实其在植物生理代谢、形态建成和耐逆抗病等多种信号途径中发挥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 许多研究也表明WRKY基因可能调控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的早期生长。 然而,WRKY基因是否调控ABA依赖的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的生长抑制? 最近,版纳植物园分子生物学组的研究发现,WRKY2基因的两个T-DNA插入突变体在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的早期生长阶段对ABA反应超敏感。 而与miR159和它的靶基因MYB33和MYB101调控种子萌发的关系不大。 研究结果表明WRKY2基因参与调控ABA依赖的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的早期生长抑制,丰富了人们对ABA依赖的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的早期生长抑制的认识,对ABA调控的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的早期生长抑制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9-10-26

查看详情

版纳园在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亲缘行为关系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2009-10-12

查看详情

湄公河上游多功能景观生物廊道碳贸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机制研究项目启动

2009-09-09

查看详情

彭代平副主任率队再次与州科技局商谈,组织落实科技合作项目

2009-09-09

查看详情

发现:一种独特的物种间专一性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

2009-08-10

查看详情

英国利兹大学国际著名榕树和榕小蜂研究学者Stephen. G. A. Compton博士来版纳植物园合作研究

英国利兹大学国际著名榕树和榕小蜂研究学者Stephen. G. A. Compton博士来版纳植物园合作研究 2009年6月20日~7月8日,英国利兹大学国际著名榕树与榕小蜂研究学者Stephen. G. A. Compton教授接受我园邀请,来华与我园协同进化研究组合作开展榕树与榕小蜂研究工作。

2009-07-09

查看详情

协同进化组顺利开展了西藏林芝地区榕树和冬虫夏草资源考察

为完成中国科学院资助的“青藏高原濒危真菌—冬虫夏草资源”和“榕树及榕小蜂种植资源”等项目的计划,协同进化研究组杨大荣、彭艳琼、王振吉、马文娟及版纳植物园驾驶员蒋贵生五人从6月10日至6月27日对西藏林芝地区进行了榕树及冬虫夏草源考察与采集。西藏的察隅、波密、林芝等地的榕树和冬虫夏草资源除了西藏自治区有一些记载和报道以外,极少有相关的报道。

2009-07-06

查看详情

我园发现芭蕉科新种—再富芭蕉

我园在云南西部地区森林调查工作中,在德宏盈江至拢川途中,大盈江河东岸的一条沟谷林中发现了几株颇为奇特的芭蕉苗木,高度约 50 厘米 ,遂将苗木带回我园迁地保护区种植,至今该植物长到 1.5 米 高度时开始开花结果

2009-07-04

查看详情

我园1项目获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运行专项项目支持

近日,我园申报的“热带能源植物资源专类园建设”项目获得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运行专项项目支持,资助经费100万元。该项目拟在我园建设一个面积约100亩,保存各种不同类型的能源植物300种以上(以野生和半野生

2009-07-03

查看详情

我园承担的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体系(典型培养物专项)资金项目通过考核

近日 ,根据院生物局要求,典型培养物科技工作委员会 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考核会议,对承担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体系(典型培养物专项)单位 2008-2009 年工作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院内植物所、动物所、上

2009-07-01

查看详情

美国著名植物抗逆生物学家陈志祥教授访问我园并作学术报告

美国著名植物抗逆生物学家陈志祥教授访问我园并作学术报告

2009-06-25

查看详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Naomi Pierce一行访问我园并到大样地考察

2009年6月20日,由昆明动物所全职外籍研究员Douglas W. Yu博士陪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鳞翅类昆虫博物馆馆长Naomi E. Pierce博士、Rod Eastwood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Lohman博士一行4人专程到我园访问并到大样

2009-06-24

查看详情

PNAS: 我园科研人员揭开东南亚热带雨林生物地理历史变化之谜

了解森林的生物地理历史变化对预测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然而,生物地理受古地质、古气候及生物迁移和扩散多个因素影响 , 科学准确的预测并非易事。我园生态进化组的 Chuck Cannon 研究员与英国伦敦大学

2009-06-23

查看详情

哀牢山森林恢复实验示范基地开始实施人工林恢复实验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我国西南天然林的受损与更新动态及恢复利用模式研究》的专题负责人刘文耀研究员率蔡传涛副研究员及其他项目组成员一行10人,于2009年5月31日-6月12日,来到哀牢山生态站,开始实施“中国科

2009-06-16

查看详情

彭代平副主任一行与版纳州科技局领导交流工作

科技外事处邀请彭代平副主任和热带木材研究组及经济植物推广站人员于6月10日下午在西双版纳州科学技术局与相关单位的领导座谈,交流工作。 座谈会上,彭代平副主任向州科技局领导介绍了我园近年来为促进西双版纳州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资源植物研究工作情况,并提出了近期即将启动的几个研究与推广项目。参加此会议的我园科技人员分别汇报了橡胶林下种植、竹子快繁技术攻关、云麻良种选育、南美油藤试种等方面的进展。 科技局罕文荣局长非常重视本次座谈会,除了科技局有关科室人员以外,还邀请了州科协、州知识产权局、州科技情报所等单位的9位领导参加了座谈会。罕局长对植物园为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肯定,在会上介绍了全州生物产业重点项目信息,并决定对我园提出的橡胶林下种植新模式、复合茶园模式建设、南美油藤多点示范等项目予以经费支持。同时,依托我园科研力量组织省院省校合作项目。

2009-06-11

查看详情

朱华研究员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橡胶种植”报告

6月4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保护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政府、版纳植物园等11家单位的官员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我园朱华研究员应世界自然基金会邀请, 在会上做了题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橡胶种植”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阐明了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橡胶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及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问题, 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2009-06-08

查看详情

版纳植物园对哀牢山森林土壤呼吸研究取得新进展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每年由土壤呼吸释放的CO2为8×1016 g,相当于每年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CO2的11倍之多。进行土壤呼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预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目前对土壤呼吸的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地上和地下的碳输入,特别是可溶性有机碳可能对过量土壤呼吸存在激发效应(priming)。针对这一问题,版纳园土壤生态组的Douglas副教授等人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上发表。(链接网址:http://dx.doi.org/10.1016/j.soilbio.2008.11.015 ) Douglas等的研究采用了树干韧皮部环割(将阻止根系向土壤分泌有机碳物质,但允许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去除凋落物和切断根输入三种改变土壤碳输入量的处理方式,并对每一处理及其混合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此同时,还观察了环境因子如温度、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但仅温度还不足于对哀牢山森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全面预测;植物根输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并不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在植物根系完好的情况下,地上凋落物或其分解物质对土壤呼吸具有激发效应(priming)。但产生激发效应的是因为地上凋落物的覆盖还是其分解物质或者分解的那一类物质在起作用,这或许将是土壤生态学领域的下一个研究热点。 虽然在其他地区(如波多黎各等)已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但这种激发效应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还是首次发现,该研究为土壤生态学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Douglas副教授现为版纳植物园全职人员,硕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地球化学,尤其是与碳循环有关的研究。他已研究了白蚁、酸雨及其它大气沉降物质、河水、台风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些生物和现象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目前他主要致力于哀牢山和版纳两个地区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分解物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其所在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现阶段他正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或研究助理,以帮助他完成这些工作。

2009-05-27

查看详情

Matthew R. Helmus 博士被推荐申请NSFC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Matthew Richard Helmus博士与我园进化生态生态学研究组Chuck Cannon研究员合作,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Using phylogeny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temporal niches, spatial niches and neutral mechanisms in maintaining tree biodiversity” 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评审,已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接受。目前正在在线填报正式申请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2009年拟从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推荐的申请者中资助50位申请者,项目经费共1000万元,实际被推荐申请该基金的只有46位。 Matthew Richard Helmus 博士毕业于美国名校威斯康星大学,主要从事生态学、进化及统计学的交叉研究,重点是应用与开发统计工具来测定在一系列生态现象中的系统发育信号,即测定基于进化过程的近缘种是否具有相似的生态变量;探知人为干扰引起的全球变化的后果,同时利用物种进化关系来推测物种的入侵与灭绝。他曾于2008 年到过版纳植物园,与Chuck Cannon 研究员有过合作研究的经历。

2009-05-27

查看详情

老虎须的繁殖生物学及其居群遗传结构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我园张玲博士等完成的“ 老虎须的繁殖生物学及其居群遗传结构研究”,于 2009年5月21 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研究对 蒟蒻薯 属 植物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引种收集 和栽培繁殖,共收集了

2009-05-22

查看详情